跳至主要内容

纯真的快乐。

这是一堂非正统的课堂。球场上千姿百态。或好或坏。
各别映射个人内心的一面。我仍旧当日的习惯在一旁观察。
放心。我并不是变态狂。

今日。我看到纯真的快乐。那是久违的一种乐趣。
或许,拿球场为发泄场所是我一路走来的选择与立场。
它扮演心理找寻平衡点的那块迷失拼图的角色。抽成的大地图就是我的人生。
再说,我深知心里满满滋味并不可随处乱发。有教养。
或许,这纯真的快乐也久久没与我招手说嗨!

也许,找寻当年初出茅庐的纯真快乐。
抛开胜负的约束。技术的较计。放开心房玩弄。
或多或少能有点领悟。成长。

顺便一提好胜的心态在资深球员总不会灭,
却奇怪我内心的战魂却久久无法启动。死火。
很无奈再次无法突破自己的框。
那一片天空需等何时再次与我拥抱?T.T

我并不想多说。
原因是无法弥补那状态不佳的尴尬纪录。
再为自个儿打圆场也于事无补。

再会。
圣光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沉睡初醒的早晨雾。

沉睡初醒的早晨空气清新,带有雾气一点湿气凉爽神经,强逼人赖床睡觉的冲动。 大清早的书香世界在鸦雀无声的图书馆徘徊书桌与书柜间轻步行走,消磨时间速读笔记。 或许分隔自己在图书馆里头的空间被书本包围,配搭耳机小声量音乐。 任由自我沉沦书海,凝聚着书虫精神可以增添专注力一目十行。 呵呵,玩起自闭游戏又再次开始封锁全部诱惑,顶住身子眼睛阅读。 又一个充实的早晨翻看一张张曾经留下的笔迹,可久违的知识早已陌生。 海量的笔记等待翻读与牢记,多时候还是茅舍顿开的领悟。(周董的名句:哎哟,不错哦) 可恶小容量的脑袋显得碍事与力不从心。 从当年熟悉的一字一句演变至今日的抛在脑后的外星语。 零零碎碎不用则殆的细节有待详读。 多有愧疚。恨死自己的惰性。 近在眉间的考试期催命,它不是省油灯。 预备期限的温习却跟不上时间表,时间不够用,神经却耍赖在预定终点前倒垮。 盼望温习速读抄写的法宝各显神通。尽力就好。 心里头偶然冒出的一句:勉强没幸福,牵强没好结果。 LOL LOL LOL。 再会。 圣光

变美。

迷你芝士蓝莓蛋挞。 摄于27/2/2015 .农历新年 . 家。 这农历新年的假日, 本想念家而回家;看看了家,就觉得不一样了。 久违了, 我远程迢迢回家,到熟悉仍然依旧的家门。 家门上的铁锁没换,多了些青锈给予一种破旧的视觉。 我提着行李与背包到二楼睡房里头,是的,依旧是我熟悉自己睡房的味道与我个人的双人床。 若不提我空着的这房间自行出走多时后才归来,摸摸书桌上床角旁衣橱却是惊讶一尘不染。 心里头一阵暖意:必是老母亲何时想念我时步入我房间打扫一番。 纯粹的, 带了点书本回家本想说可以趁假日读一读消遣时间什么却只搁着一旁铺尘。 没什么时间,没什么性情翻阅书本;我还是喜欢安静地坐在一旁自个儿观察人儿。 过新年了,大伙儿亲戚朋友来来去去拜访拜年叙旧如往年一样。 年龄上多添一岁又一岁后,长辈们的脸庞上仿佛多一丝丝皱纹与些许老化。 如同我老母亲不时追问我关于她膝盖有些退化,肩膀常年绷紧不舒服。 在家的日子,一箩箩的食物定时端上要我吞下, 不时吃饭的当儿,一块什么肉又什么菜一一夹到我盘来, 耳边飘来一句口头禅:这印度吃不到,你要吃多些。 印度没有闹食物荒;只是文化风情的不同,唐人或西式食物比较难找。 这回妈妈学会了迷你芝士蛋挞,趁我假日在家,非要弄给我吃。 折腾了半日买材料到下手弄得数十个, 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贵货,外头都是买得到,可我就惭愧那心意与来回折腾。 我看在眼里,可我不知如何反应这孝道。 唯有一粒粒迷你蛋挞放进嘴里,举个拇指说声:好吃。 这真是微不足道的一种回馈。我没有其他头绪。 或许久没回家了, 我外头经历了不一样,眼光与人生观也不再一样。 人也变得比较随和。惜福。感恩。 这家,没变。 在我眼里,变美了。 圣光

小医生日迹八。

Post-OBG Department Posting.  Segamat Hospital. 22/9/2016. 告别了印度的日子,回归马国还是感谢同窗扶持一同过关斩将。 这几个月的久违确实是一段可吟可泣的过渡时期: 怎么说呢,从哪儿说起呢,再如何描述呢。 我欣慰总会有医生老师问候近日如何,读书进度是否需要帮忙等。 我也庆幸死党无私帮助,共同煎熬着读书与课外“解压活动”等计划保持着身心平衡。呵呵 羽球团队仍然持续着印度时期吵吵闹闹的老样子,可课业上的压力让人数不减反而增加; 唯一就是无奈各个脸蛋上的黑眼圈又更黑了一圈成了熊猫团队。 难得刚刚勉强熬过了OBG (妇科)的卷试,脸蛋多了一丝笑容,天空也格外晴朗。 大家与医生老师在医院院子里照个典型合照来公告天下每个人低空飞过的小侥幸。 露牙不见眼的笑眯眯模样被定格成了回忆。这可喜可贺的喜讯被时空凝结下来成了心底的风景。 妇科的医院实习期间,总会看见孕妇生下婴儿的喜悦,也看见母乳喂养的程序。 我喜欢穿梭在病房间与孕妇或妇女聊天;她们总会给我有所启发: 我不会忘记那位23岁的新婚孕妇(当时36周期)对我说: “快了,婴儿快要出生了,太突然还没准备好心情当妈呢”。 我当时如常做了体检,在最后的体检程序——用听诊器(Stethoscope)聆听腹中婴儿心跳声, 霎眼看见这快做妈妈的孕妇也是双目不转睛看着我。 这双眼交际的当儿,我顺手把耳边的听诊器交到她手里教她听听。“噢,有心跳咧!”  然后两星期后(38周期了)分娩个3.2公斤健康男婴,她双手抱着男婴于胸前。 她一边母乳喂养着;也丝毫不尴尬我(男生)的存在,一边喃喃细语着:“当了妈,责任又增重了。”  我语塞。她慢慢抬起头望着我说:“你几岁啦,现在有没有女朋友啊?” 我腼腆地红着脸,面对仍然单身的事儿不好意思。我答不出口。她似乎明白医学系的辛酸。 同龄的我们微笑着不语。怎么说,这气氛有点别扭,然后她叫我抱抱她的男婴,并告诉我男婴的名字。 他叫 “小翔” 。(译音) (呵呵,回想起来:她是在催促我快找个女友,还是吐槽我没有魅力不够吸引女生啊啊啊啊) 我不会忘记那位67岁的马来人老阿嘛逗趣地和我玩笑。 她似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