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医生日迹四。


Anganwady.
Kalmady, Malpe

社区医学(Community Medicine Department)
与其他部门大不同,这部门通常需要出外走入社区乡区(我们不留在医院里),
主要负责一个社区的福利与呈报任何传染性疾病(Disease Outbreak)至中央政府。
它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 Disease Surveillance Programme, 其重要性在于数据考察与整合,好让医疗专家咨询或国家卫生局可以依据采取应付措施。

虽说印度早已被列为发展中的国家(和大马一样),
但人民与社区里的生活素质水平通常偏于贫苦。印度中央政府正因此推出一系列的辅助社区计划。
这次,我们外出探访社区里一家政府建立的类似安亲班式中心的辅助社区计划(Anganwady)。

--------------------------------------------------------------------------------------------------------------------

Anganwady 中心 通常由一位负责人和一位助手运行,由印度中央政府支付薪水与补贴开销。
它用意在于集合社区里全部3岁至6岁的儿童,给予儿童非正统式的教育。
每日早上9时至下午4时如安亲班式地集合着孩子并教育安顿着,
好让孩子双亲能够安心出外工作挣钱糊口,孩子也不至于被遗弃在家没人看管。
除此,它也提供全部儿童免费营养午餐茶点,并同时监控着全部儿童小孩的营养摄取量与成长发育。
负责人会定期地测量各小孩的身高体重等,并多时用游戏儿歌的方式教导基本的ABC(字母)或者123(数字)。
它也提供社区里怀孕的妇女等一些营养补充食品等以确保母子都有足够营养维持健康安全分娩。
同时,它也扮演着教育社区预防疾病方案的桥段,更可以有效地汇报中央政府关于一切受孕妇女与小孩营养课题。



以图片方式教会小孩数字与简单加减方程式。


Anganwady中心负责人会兼任启蒙老师的角色,
她(中间站者)示范着儿歌教育,带领着小孩拍拍手哼起歌。


小孩子都是坐在地上边玩耍边学习。
他们年纪还小,多是非正统式的游戏教育从中学习。


Anganwady中心会定期收到印度政府提供给小孩与受孕妇女的营养品,
以更直接的营养辅助来降低社区里的孕产妇死亡率与儿童营养不良。



左图:
那老师与负责人讲解时,这小妞总是拉拉我裤脚再拍拍我小腿(她个子不高),

我一个忍不住,淘气地伸手抱起她来让她坐到我大腿上给她骑“奔波马”。

右图:
吊秤,每个月里都会来个例检用来秤小孩们的重量。
秤了重量,再比对墙边的成长图表(Growth Graph)来确保孩子是否体重过轻(Underweight)。



话说,孩子的童子心都是那么天真可爱可疼。
这淘气小子个子小小瘦瘦的,手脚还挺敏捷的;总是好动无法静坐一会儿。
与同伴玩玩具时,不一会儿起了争执又哭了起来。
他被负责人拉到一旁独自坐着擦擦那哭红的双眼,我见状又一手抓起他来调戏调戏。
刚刚哭过,那还湿汪汪的双眼眼泪都还没干,他又笑起来了。这调皮的小家伙啊。

你看那个淘气脸蛋,被我抱起来了还要挣扎。=.=ll


临走前,我总会回过头看看,
这些小孩都纷纷靠近大门旁那唯一的窗口,
由于个子矮小,有的手握着窗口铁花勉强支挺着身子双目眺望着我们一个个大哥哥大姐姐渐渐离去。

他们依依不舍地挥挥手。
我对他们微微笑挥别,唯有期盼他们快高长大健康快乐吧。

圣光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变美。

迷你芝士蓝莓蛋挞。 摄于27/2/2015 .农历新年 . 家。 这农历新年的假日, 本想念家而回家;看看了家,就觉得不一样了。 久违了, 我远程迢迢回家,到熟悉仍然依旧的家门。 家门上的铁锁没换,多了些青锈给予一种破旧的视觉。 我提着行李与背包到二楼睡房里头,是的,依旧是我熟悉自己睡房的味道与我个人的双人床。 若不提我空着的这房间自行出走多时后才归来,摸摸书桌上床角旁衣橱却是惊讶一尘不染。 心里头一阵暖意:必是老母亲何时想念我时步入我房间打扫一番。 纯粹的, 带了点书本回家本想说可以趁假日读一读消遣时间什么却只搁着一旁铺尘。 没什么时间,没什么性情翻阅书本;我还是喜欢安静地坐在一旁自个儿观察人儿。 过新年了,大伙儿亲戚朋友来来去去拜访拜年叙旧如往年一样。 年龄上多添一岁又一岁后,长辈们的脸庞上仿佛多一丝丝皱纹与些许老化。 如同我老母亲不时追问我关于她膝盖有些退化,肩膀常年绷紧不舒服。 在家的日子,一箩箩的食物定时端上要我吞下, 不时吃饭的当儿,一块什么肉又什么菜一一夹到我盘来, 耳边飘来一句口头禅:这印度吃不到,你要吃多些。 印度没有闹食物荒;只是文化风情的不同,唐人或西式食物比较难找。 这回妈妈学会了迷你芝士蛋挞,趁我假日在家,非要弄给我吃。 折腾了半日买材料到下手弄得数十个, 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贵货,外头都是买得到,可我就惭愧那心意与来回折腾。 我看在眼里,可我不知如何反应这孝道。 唯有一粒粒迷你蛋挞放进嘴里,举个拇指说声:好吃。 这真是微不足道的一种回馈。我没有其他头绪。 或许久没回家了, 我外头经历了不一样,眼光与人生观也不再一样。 人也变得比较随和。惜福。感恩。 这家,没变。 在我眼里,变美了。 圣光

小医生日迹十六:回牟

夜读与背书。 摄于台北. 九份29/9/2017 白天披着白袍游走白象塔里的所见人生百态, 一幕幕简单幸福,一幕幕惊心触目; 一幕幕前所未闻,一幕幕措手不及, 一幕幕力不从心,一幕幕遗憾懊悔。 我深深吸一口气定神,嚼咬着一片口香糖,匆匆把手头上的活儿赶一赶。 然后,下岗后提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又不禁回想起当日情节,心头顿时暖暖的。 枕头上的脑袋思路漫漫宛如野马奔驰,一路风景幕幕倒带: 我怀念那位84岁老妇每天风雨不改的清早6时正探亲时间 (visiting hour) 出现病房里, 熟练的手势倒杯乌咖啡递给老翁日常习惯,再用湿毛巾轻柔地檫檫老翁的脸颊。 歇会儿,双手合握着老翁的左手揉一揉,眼里满满爱意守护着老翁。 整个病房间的咖啡香,与我小小医生清晨早起朦胧的睡意强烈对比下, 这对老伴俩要的幸福很简单,不外是俩口在一块儿,陪伴着对方。 我怀念那个呱呱坠地的小瓜现在长大了吗? 小孩子都顽皮嘛。那小瓜妈妈还是如此疼爱小瓜吗?会不会嫌弃小瓜乱跑乱钻呢? 那妈妈焦虑地看着医生为小瓜打针时,一直打眼色要医生小心一些。 一针下去,呱呱哭了一声,又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紧抓妈妈的怀抱里。 父母心啊,抱在怀里,疼在心里。 我怀念那位独坐在一旁的先生,彬彬有礼地和我谈心。 这忧郁症病患心中有解,明白他脑袋里思路持续忧伤是病。 微声细语的对话耗了数小时,聆听着他讲述的人生经历与心魔。 我临走时他站起身子与之握手:“谢谢你,耐心地听我的故事。” 他微笑说。 突然领悟到这般琐碎小事:耐心地倾听,何止是了解病人而已,还是对病人的基本尊重。 我感激那位工作实习的同大学师姐逗弄我的当儿,一并分享病房里的故事与经验。 夜里病房的机器声规律交响,我和学姐熬夜举杯铝罐咖啡聊聊病历与医疗程序。 到早晨我的脑袋当机了,揉揉眼袋还是睡意难缠。 可这实习的医生学姐还能专注继续工作呢。(哪有我年轻还比她差劲的理由啊) 还有,很多很多..... 零零碎碎的风景在白象塔里时刻发生着,暖人细节也持续发生。 我看在眼底,并非意识性地用心感受着, 医生老师常说,有感觉很好,也很不好。 毕竟当个专业的医生,是不该拥有太多情绪的。 不合当的情绪化在一定程度上...

小医生日迹八。

Post-OBG Department Posting.  Segamat Hospital. 22/9/2016. 告别了印度的日子,回归马国还是感谢同窗扶持一同过关斩将。 这几个月的久违确实是一段可吟可泣的过渡时期: 怎么说呢,从哪儿说起呢,再如何描述呢。 我欣慰总会有医生老师问候近日如何,读书进度是否需要帮忙等。 我也庆幸死党无私帮助,共同煎熬着读书与课外“解压活动”等计划保持着身心平衡。呵呵 羽球团队仍然持续着印度时期吵吵闹闹的老样子,可课业上的压力让人数不减反而增加; 唯一就是无奈各个脸蛋上的黑眼圈又更黑了一圈成了熊猫团队。 难得刚刚勉强熬过了OBG (妇科)的卷试,脸蛋多了一丝笑容,天空也格外晴朗。 大家与医生老师在医院院子里照个典型合照来公告天下每个人低空飞过的小侥幸。 露牙不见眼的笑眯眯模样被定格成了回忆。这可喜可贺的喜讯被时空凝结下来成了心底的风景。 妇科的医院实习期间,总会看见孕妇生下婴儿的喜悦,也看见母乳喂养的程序。 我喜欢穿梭在病房间与孕妇或妇女聊天;她们总会给我有所启发: 我不会忘记那位23岁的新婚孕妇(当时36周期)对我说: “快了,婴儿快要出生了,太突然还没准备好心情当妈呢”。 我当时如常做了体检,在最后的体检程序——用听诊器(Stethoscope)聆听腹中婴儿心跳声, 霎眼看见这快做妈妈的孕妇也是双目不转睛看着我。 这双眼交际的当儿,我顺手把耳边的听诊器交到她手里教她听听。“噢,有心跳咧!”  然后两星期后(38周期了)分娩个3.2公斤健康男婴,她双手抱着男婴于胸前。 她一边母乳喂养着;也丝毫不尴尬我(男生)的存在,一边喃喃细语着:“当了妈,责任又增重了。”  我语塞。她慢慢抬起头望着我说:“你几岁啦,现在有没有女朋友啊?” 我腼腆地红着脸,面对仍然单身的事儿不好意思。我答不出口。她似乎明白医学系的辛酸。 同龄的我们微笑着不语。怎么说,这气氛有点别扭,然后她叫我抱抱她的男婴,并告诉我男婴的名字。 他叫 “小翔” 。(译音) (呵呵,回想起来:她是在催促我快找个女友,还是吐槽我没有魅力不够吸引女生啊啊啊啊) 我不会忘记那位67岁的马来人老阿嘛逗趣地和我玩笑。 她似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