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医生日迹四。


Anganwady.
Kalmady, Malpe

社区医学(Community Medicine Department)
与其他部门大不同,这部门通常需要出外走入社区乡区(我们不留在医院里),
主要负责一个社区的福利与呈报任何传染性疾病(Disease Outbreak)至中央政府。
它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 Disease Surveillance Programme, 其重要性在于数据考察与整合,好让医疗专家咨询或国家卫生局可以依据采取应付措施。

虽说印度早已被列为发展中的国家(和大马一样),
但人民与社区里的生活素质水平通常偏于贫苦。印度中央政府正因此推出一系列的辅助社区计划。
这次,我们外出探访社区里一家政府建立的类似安亲班式中心的辅助社区计划(Anganwady)。

--------------------------------------------------------------------------------------------------------------------

Anganwady 中心 通常由一位负责人和一位助手运行,由印度中央政府支付薪水与补贴开销。
它用意在于集合社区里全部3岁至6岁的儿童,给予儿童非正统式的教育。
每日早上9时至下午4时如安亲班式地集合着孩子并教育安顿着,
好让孩子双亲能够安心出外工作挣钱糊口,孩子也不至于被遗弃在家没人看管。
除此,它也提供全部儿童免费营养午餐茶点,并同时监控着全部儿童小孩的营养摄取量与成长发育。
负责人会定期地测量各小孩的身高体重等,并多时用游戏儿歌的方式教导基本的ABC(字母)或者123(数字)。
它也提供社区里怀孕的妇女等一些营养补充食品等以确保母子都有足够营养维持健康安全分娩。
同时,它也扮演着教育社区预防疾病方案的桥段,更可以有效地汇报中央政府关于一切受孕妇女与小孩营养课题。



以图片方式教会小孩数字与简单加减方程式。


Anganwady中心负责人会兼任启蒙老师的角色,
她(中间站者)示范着儿歌教育,带领着小孩拍拍手哼起歌。


小孩子都是坐在地上边玩耍边学习。
他们年纪还小,多是非正统式的游戏教育从中学习。


Anganwady中心会定期收到印度政府提供给小孩与受孕妇女的营养品,
以更直接的营养辅助来降低社区里的孕产妇死亡率与儿童营养不良。



左图:
那老师与负责人讲解时,这小妞总是拉拉我裤脚再拍拍我小腿(她个子不高),

我一个忍不住,淘气地伸手抱起她来让她坐到我大腿上给她骑“奔波马”。

右图:
吊秤,每个月里都会来个例检用来秤小孩们的重量。
秤了重量,再比对墙边的成长图表(Growth Graph)来确保孩子是否体重过轻(Underweight)。



话说,孩子的童子心都是那么天真可爱可疼。
这淘气小子个子小小瘦瘦的,手脚还挺敏捷的;总是好动无法静坐一会儿。
与同伴玩玩具时,不一会儿起了争执又哭了起来。
他被负责人拉到一旁独自坐着擦擦那哭红的双眼,我见状又一手抓起他来调戏调戏。
刚刚哭过,那还湿汪汪的双眼眼泪都还没干,他又笑起来了。这调皮的小家伙啊。

你看那个淘气脸蛋,被我抱起来了还要挣扎。=.=ll


临走前,我总会回过头看看,
这些小孩都纷纷靠近大门旁那唯一的窗口,
由于个子矮小,有的手握着窗口铁花勉强支挺着身子双目眺望着我们一个个大哥哥大姐姐渐渐离去。

他们依依不舍地挥挥手。
我对他们微微笑挥别,唯有期盼他们快高长大健康快乐吧。

圣光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请珍重。自重。

老师要我写张丹感想。 我却默默跳出另一个上述作文题目。 作为一位学长。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涯。 世事冥冥中自有安排。 给同窗小许提醒。加油。 好了。请期待。 校刊见。我的文章。 也许,老师在课室已经公布天下了==! 圣光

小医生日迹二。

Medicine Department EndPosting Dr Raghuvaran and Us. B33 Group A(1+2) 2015 Medicine Department EndPosting Dr Sandeep and Us. B33 Group A(1+2) 2015 三星期了,总算勉强闯过EndPosting Exam。 还记得,当初初来报到时什么都是第一次。无论是和病人说话,还是学习阅读着病人病历。 然后才顿悟自个儿这两年躲在课堂里熟读的医学理论与疾病的知识是那么肤浅。 这为期三礼拜的日子都是看看病人,学习着收集资料书写病人的病历(Patient History & Profile Details); 另加例行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和系统性例检(Systemic Examination)。 看似曾时读过,还夸下大口说不会困难。 怎么第一天巡查病房就被病人的道地语言难倒,我听得一头雾水。呵呵。 或许,那两年死命埋怨课业压力大又读不完的疾病资料, 还说得自己怎么拼命背诵着。呵呵,和这三礼拜比较下,那两年白活了。 我很庆幸, 我生命里头多时总会有个人,或一位老师,或一位贵人; Medicine Ward 是医院里头最多病人的,他们仍然传授技巧,并多加解释解答我们的许多问号。 这三礼拜被四位Senior Doctor (MD)带领着, 与四位Postgraduate Doctor 代班; 与病人见面后,需要及时考虑是否紧急案件还是什么, 拿出笔详细地笔记下病例(Patient Profile &History),写出临时诊断(Provisional Diagnosis); 脑袋一直在学习着(理性化,Reasoning)来诊断病症, 并利用科技来检查(Investigations Method)来确诊病症。 这些都是必要的,主要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与更快速痊愈。 还记得, 自己总是问了些不关痛痒与滑稽犯傻的问题给老师们大笑,哪怕他们乘机讥讽我几下。 自己皱着眉头还蒙在鼓里傻傻的,直到老师解释才大悟怎么自己那么不够理智。 -------------------------...

什么风景。

车窗风景 .  印度巴士上。 摄于23/5/2015。 本想说去观光久违的海边海滩白云海鸥与灯塔的, 怎知售票员没提醒哪儿下车;就我们几个傻傻等至巴士抵达另一个无法想象的风景开启没计划的旅程。 比起平时鸣笛声四起与徘徊的人海, 我一路沉醉于幽静的清早与清静的星期六街道市景没啥人没啥车,并忍不住按下快门。 我透过巴士铁窗挣出相机镜头拍摄一路风景。 心想,或许这一道道一路以来的风景是最真实,最纯朴的一幕幕感动。 这些真实人生的一幕幕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独有当地风俗的态度,与一种生活文化的习惯。 停歇了试卷搏斗的期考,我踏上这道地的陈旧长巴士被拥挤着身子依靠着窗边。 幸运有个窗口通通风泄气与浸透自我在摄影里头。 我沉醉的,其实只是很朴素的生活方式与简单。易说,却很难。 大清早我坐在巴士上任风吹乱发丝,间儿或有小摩托穿梭车龙之间, 或另一巴士还是罗哩多么逼近地擦车而过并过传来的烟尘。 大多数店铺从前夜打烊后还没开店,唯独 不远处十字路口旁那水果杂档是数条街道唯一干活的店面。 刚巧经过水果摊前的数位白衣白裤白裙看似制服装的人儿边走边有说有笑。 话说我注意到附近有医院,若他们是护士,我还猜想他们刚落班,还是相约步行去更替轮班呢? 街边的老伯提着小袋不知装着什么,独自散步着与迎面的小绵羊式摩托。 路边地上小摊买卖交易的人儿各自忙碌干活不暇旁人。 印度的马路多有窟窿,行走的陈旧老爷巴士摇摆着站立的搭客一下左一下右。 基于拥挤不堪,站立不稳的人儿往往会有身体上的碰撞;汗流浃背的黏腻体味互相传染让我多会掩鼻。 我坐在依靠右边车窗的位置,斜望去人挤人的巴士里头隐约望见那座旁看似学生的座客腿上顶着背包,  在拥挤的老巴士里翻起笔记,炯炯有神地背诵知识,似乎那吵闹的巴士引擎与人潮无法分心他埋头苦读。 兜兜转转, 这人生也只是一个路过的风景;一道道真实且曾经触动我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