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医生日迹十三:偷窥狂。



人的食道到肛门的实图。
取自万能网络 Google Image。

任期三星期的大医生跟班兼保镖,
这第二星期的Elective Posting也接近尾声就想想说该是时候报告一下进度成果。呵呵。

没啥特别 (对各个大医生来说,这些是芝麻小豆日常便饭的剖白),
站在一旁静静的旁观者观察了数个手术过程,手术台上虽说血液斑斑却是救人性命的地方。
手术室里那寒冰的气温冷冻着钢铁手术刀更加冷彻骨,轻轻一划立刻肉破见血。
换上手术装的我练成寒冰掌,若没吃好早餐,必定冷得颤抖。
大医生淡定的眼光手握着手术刀,
医者撑着现场给予定心丸,有时开个冷笑话让冷清的气氛更加冷(发抖到。。)



学得最多,反倒是大医生私人真传那偷窥的本领:

高龄病人:“哎哟,最近肚子疼哦,吃东西很不舒服,也曾经吐过血罗......(省略下一百句)”
大医生:“照个胃镜吧,比较妥当。”

高龄病人:“我长有痔,一段时间了。不疼,问题是一直流血......(省略下一百句)”
大医生:“没照过肠镜噢? 要照个内窥肠镜吗?50岁以上每三年最好照一次肠镜比较好。”
“大伯,我们会给你药水喝,你会一直上厕所清肠。大概下午来五楼帮你看肠镜ok?”

-----------------------------------------------------------------
嗯,有种愿者上吊的尴尬给大医生偷窥无罪。
扮演着清肠(情场)骗子兼偷窥狂的角色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放入内窥镜巡查大肠内壁,
而大医生更是愿意效劳探看某某那一深处的秘密有啥变化(我是说肠胃有没病变还是肿瘤)

让我来简介介绍:

1. 胃镜是从嘴进入食道经过胃直到小肠 (2nd part of Duodenum, 十二指肠)的光学仪器,
主要是诊断食道癌(Esophagus Ca. ),胃酸倒流,胃出血,胃癌,胃溃疡和幽门螺旋菌的主要用途。
事前病人需要戒食至少4小时(或更多),不过可以喝白开水。





2. 肠镜是从肛门进入,经过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直到末端回肠后端的闸门 (terminal ileum -ileocaecal valve);主要是诊断大肠癌,大肠肿瘤,和一些大肠病症等。
事前,病人需要戒食至少4小时(或更多)加喝药水清肠排粪,不过可以喝白开水。这需要排出全部粪便才可看清楚大肠的内壁情况。
医生常建议50++岁以后的人儿每三年一次内窥大肠(若高风险群可能每半年一次内窥),主要是要防范大肠癌。



两个光学仪器都会把肠胃里的情况显示到荧幕上让人一目了然,
而这医院里的器材还包括纪录功能(Recording)方便日后比较进展还是某某情况需要别的医生也可以回看。

“以后不要做手术科医生吧,每天照大肠偷窥还要塞内窥镜插进屁眼呢”,
我那调皮可爱的大医生开玩笑说道。
然后继续专心地控制内窥镜进入直到末端回肠后端的闸门 和盲肠口处再慢慢拉出。
拉出内窥镜的沿途凡看到的息肉(polyps)都一并切除,若息肉太小不可切除就电击磨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言语上或有不敬,容我们开个玩笑。
面对内脏食道的疾病或是肿瘤等,大医生喜欢以最不侵略性的方式偷窥;
更多时候,这偷窥的诊断性办法可以给予明确的诊断也方便定期性检视着。
相对性安全让病人较舒服不需要手术被剖开,留院的恢复时期也大幅度减短。

-------------------------------------------------------------------------------------------------------


“明天星期六大医生你有来医院上班吗?”
 “怎么啦,你五日制的想要来医院干嘛啊?”
“大医生有来医院,我就来跟着看看学习罗。”
大医生微笑着看着荧幕,
一手握着内窥镜的遥控,另一只手继续慢慢拉出内窥镜。


上下偷窥了一圈,
病人安心,医生也放心。何乐不为?


圣光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请珍重。自重。

老师要我写张丹感想。 我却默默跳出另一个上述作文题目。 作为一位学长。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涯。 世事冥冥中自有安排。 给同窗小许提醒。加油。 好了。请期待。 校刊见。我的文章。 也许,老师在课室已经公布天下了==! 圣光

小医生日迹二。

Medicine Department EndPosting Dr Raghuvaran and Us. B33 Group A(1+2) 2015 Medicine Department EndPosting Dr Sandeep and Us. B33 Group A(1+2) 2015 三星期了,总算勉强闯过EndPosting Exam。 还记得,当初初来报到时什么都是第一次。无论是和病人说话,还是学习阅读着病人病历。 然后才顿悟自个儿这两年躲在课堂里熟读的医学理论与疾病的知识是那么肤浅。 这为期三礼拜的日子都是看看病人,学习着收集资料书写病人的病历(Patient History & Profile Details); 另加例行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和系统性例检(Systemic Examination)。 看似曾时读过,还夸下大口说不会困难。 怎么第一天巡查病房就被病人的道地语言难倒,我听得一头雾水。呵呵。 或许,那两年死命埋怨课业压力大又读不完的疾病资料, 还说得自己怎么拼命背诵着。呵呵,和这三礼拜比较下,那两年白活了。 我很庆幸, 我生命里头多时总会有个人,或一位老师,或一位贵人; Medicine Ward 是医院里头最多病人的,他们仍然传授技巧,并多加解释解答我们的许多问号。 这三礼拜被四位Senior Doctor (MD)带领着, 与四位Postgraduate Doctor 代班; 与病人见面后,需要及时考虑是否紧急案件还是什么, 拿出笔详细地笔记下病例(Patient Profile &History),写出临时诊断(Provisional Diagnosis); 脑袋一直在学习着(理性化,Reasoning)来诊断病症, 并利用科技来检查(Investigations Method)来确诊病症。 这些都是必要的,主要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与更快速痊愈。 还记得, 自己总是问了些不关痛痒与滑稽犯傻的问题给老师们大笑,哪怕他们乘机讥讽我几下。 自己皱着眉头还蒙在鼓里傻傻的,直到老师解释才大悟怎么自己那么不够理智。 -------------------------...

她的终身成就。

Bengaluru国际机场的夜晚。 14/3/2015 . 三更半夜。 太匆匆,春去夏来。 开学的季节又是带着万般不舍的性情回归大学啃食书本。 假日在家的写意与体重的直接关系直线上飙 隐约抒写着一种悠然的生活方式与吃睡拉屎的恶劣循环。 在家的日子, 总会藏有食物, 总会有舒适的床枕, 总可以忘情熟睡没闹钟惊醒。 我独人背着背包与随行的影子步行在国际机场长长走廊, 走廊或因冷气机太冷显得少许冷清。我手拎着小袋子慢步独行。 身边擦肩而过人来人去;各自匆忙。我沉重的心情带着百斤重的脚步一步步行走。 走廊外隔着厚厚玻璃窗的飞机一架架整齐排列着。一架架到达机场,再一架架等候着起飞。 机场里头人儿深情的吻别与拥抱,多少情绪在不言中。 脸颊有点泪痕,湿汪汪的目光祝福着离别。 可那该死的飞机引擎声与催命的叫呼台催促了有缘再见。 如今安然抵达印度国际机场等候着下一趟的内陆飞机,回一封短讯报平安。 夜里停留机场候着,耳边听着预录的张学友演唱会。 轻哼着节奏。细听着和旋与醉人声线。有点醉。 机场夜里暗淡灯光有点诗意,身边的疲惫人儿有点睡意,有些睡着打呼。 搁在身旁的行李箱寸步不离,斜躺在椅子上身子扭曲着依靠椅子在发梦。 这谁谁嘴角上有甜蜜笑容,我猜想:必是美梦。 我无法入眠。家里有病妈,本不该远行。 心底那块在家,这胡乱敲打着键盘书写着一些有的没的。 一种心痒说不出口又撇不掉的无奈。忧愁, 我无法描写担忧。 她曾说过, 孩子们是她的终身成就。 一辈子的相夫教子,至今孩子们都乖巧有家教。 孩儿长大懂事了,却也需要离开家了。 曾经每个房间住着一个人到现今守着空房的老母亲。 或许每日等待着老兄老爸放工归来晚餐是她的期盼与日常习惯。 静悄悄的四壁里头,我有种莫名盼望她可阅读习字抒写情怀。 离开了家。也该自己长大了。 当孩儿长大懂事了,她也随即地变老了。 当孩子懂事有本事了,她却放手要孩子出走了。 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