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草草了事。

反映。 摘自 LouiseWong Photography。 Unplug To Connect Hemophilia Charity Concert  . MMMC 2014 多时候看到病痛的心酸与苦疾,横躺病床上屈折的表情与忧愁, 我会反复回想病人的痛楚。生活素质。日常上是否方便自立自理。 职业病吧,一位医生需要以病人的角度出发并减轻一切痛楚煎熬与维持生活素质。 活死人,与死活人,只是生活素质的不同编写着他们的日子。 若生活多多病痛难熬,生不如死, 闭眼死去或许是最好的解脱与自由。 Hemophilia,俗称血友病,是一种残缺很需要社会关怀与注重。 承蒙潘升老友记,我再次玩上黑机器两小时随手拍。 这是一个纯筹款,非盈利式的弹弹唱唱分享会来醒觉一个社区对血友病的支持。 其实,血友病需要支持。在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默默哭泣它的孤立无力。 又来一段抄袭潘升兄说的: 每个社会社区必有血友病人的存在, 而这些在我们身边(或许哪日曾与我们擦身而过而我们不知)需要我们支持。 何须大大拍胸口豪言要出钱出力支助远在天边的ABC组织,却无视身边这群弱势。 筹委们用了半年完成全部表演,策划从号角初响至安排至宣传至分享会当日收工完事。 老友记很用心的说服我帮忙摄眼。我不敢胡闹赖皮,三脚猫功夫草草不济于事献丑力挺。 演出一小时,半年心血与汗水泪水。老友记最后曲终人散时与我道谢。 我看似感动的泪迹于他沉重的眼袋,强忍迟迟没滑下脸颊两侧。 嘴角上的上扬与残月型的笑容小嘴,嘴上没说,却清晰可见他很欣慰分享会的顺利。 那晚,他睡梦中熟睡必有甜意眯笑。 握了手,那手温熟悉当年他与我初认识时一样粗燥。 如同当年他与我并肩策划生活营的日子熬夜数日还要硬撑。 如同一高一矮的兄弟拍档组合本该不需言谢。这才是BRA-DA。 呵呵。他,仍然热血。热心。热情。 呵呵,不知何故。 我总会在热闹的人潮里头安静起来,却在安静的寥寥小众前无聊胡闹。 我还是习惯性躲一角通过黑机器的摄眼里头单眼观察人的表情,掌声,欢呼的形态。 按下快门摄下的,或许是一种回忆,一种记录,一种醒觉。 对这老友记,是他一路走来的努力与六个月来的折腾。 敬佩。致敬。 圣光...

未必。

大黄蜂(Wasp)。 早期摄品。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是每个人都有丑陋的过去,若有,现今仍然可以生活精彩。 提起, 大黄蜂的小时候是被注入某某虫的卵。 (多时候寄生在某某幼虫身体里头至某某程度再破身而出) 然而他们生活如此高傲无忌无惧: 十几只可以拿下住着数十千蜜蜂的蜂窝。 一对一与蜘蛛对抗。 与其说是天性, 不妨说他们的心理与智理从来不惧。 如同老狮子终究是狮子,不会为獒犬回头。道理一样。 曾经小时候的丁点分数可以忘怀兴奋,身边人又鼓掌鼓励继续努力。 呵呵,多好的环境推动力催逼成绩与效率。 也是曾经的单纯无邪,特别专注课业学习不会心不在焉。 生活就是阅读,上课,回家,吃饭,玩耍,休息。那般写意。 曾经的当年至今天, 当高度与腰围逐渐成长至成人的度数, 生活观世界社会观道德观也差异。 那逃避不了的责任需要担当,要洒脱何易? 支脚踩钢缆左右摇摆强行前进,需要妥协多少风速风向。对不? 事情都会变迁,人儿会改变并且适应生存。 适者生存,强食弱的局面未曾改变的铁理。 我们当年的自命清高满口道义可以当饭吃? 未必。未必。 实属偶然的翻开youtube播放这曲子。 故事仍然马不停蹄进行着将来,别迟些后悔跪求重来。 好不? 虽然天生的丑陋或残缺,我反觉得独特美: 他很美丽,他的音乐很美丽。 音乐述说着故事。他的故事必定美丽。 啊,这小提琴的夜晚。美丽。 圣光

时间。

时间的流逝,一瞬间已兮。 若说时间的一秒一秒定义着人们的成长与磨练, 我后来才了解,它却也是一种疲惫厌倦人性人心。 我不忍心,确是很痛心的疲惫告知这领悟。 我的经历不多,学历普通,见世面也是雾里看花乱闯荡江湖。 自有厌世自清高的偏激倾向,素来我行我素。 我偏向自我与清静的隐身避世,总是摆出思考者的姿态冥想着思考着。 身边很多朋友都说我社交能力好人面广朋友多,可我心底的那一块又是如何却没人可说。 可这偏倚常人的小动作也是得益,我的认真思路多时候都有比较全面全美。 呵呵,这物极必反的道理淋漓尽致地述说着: 我很社交,也很自闭。 我很厌世,也很不厌世。

莫忘初衷。

提琴者。 早年拍摄作品再循环使用。 (当年还不会Watermark。) 翻看笔记本里头的照相簿张张摄品, 记录着成长过程的一路来徒步行走与人生写照反映成电影在脑海荡漾。 一张张的笑容与热泪辛酸的路途无法言语,都是生活的部分。 至今天独处异地升学的日子,犹如过山车崎岖奇趣。 谦虚的补上:我的人生还说不上是有故事的人,却是一段藕断丝连的曾经至今天的演变。 曾何时的迷路忘记目的忘记自我忘记目标失去方向的何时临崖立马回归正道。 至这张非常早期的摄影作品我眼眶温热,感触非常。 那举起小提琴拉奏的日子, 与那热血的初衷,那曾经的自己有梦想有冲动有勇气有拼劲有能力。 我喜欢那简单又直接的目标清晰人生方向与当初单纯简单的灵魂。 我知道 总有一天我会拥有再次举起提琴的勇气。 总有一天我会拥有突破自己的能力与冲劲。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我生命的价值,寻回当年的初衷简单单纯的灵魂。 记忆的黑洞吸引我的思路进入冥想,一幕幕的曾经的一路徘徊走来今天。 我有点惊讶自己还挺硬挺硬朗。识趣,考试的压力是强加压抑着。 都说每个考试考验着心灵心理的素质更加抗压。 隔着屋顶的星空下与无数的同伴开夜车追赶课业翻读一页页又一夜。 桌角处摆放的咖啡杯也是乌咖啡引导思路想入非非。 今晚的星空繁星寥寥, 漆黑的夜空与记忆的黑洞相似。 我沉醉记忆里头。沉醉书桌桌灯前。 望向漆黑夜空妄想记忆黑洞。 圣光

屋檐下的枝丫。

路过食堂路上之随手拍。 摄于22/10/2014。 屋檐下的枝丫开支散叶, 季后的变迁使得又是从秃头茂盛枝丫横生。 不知为何,这太阳光的稍微遮挡, 打在丁点重叠与单只小叶上形成一种深浅曲线的美感。 与左边的屋檐形成一种和谐情调。 忽然,一阵轻风吹拂,拂动的叶子带动地上的影子舞动。 这轻风叶子影子连环效应,还有强烈阳光的曝晒元素等一同形成的不直接话题值得索思。 这太多正面与负面感觉参杂联想在里头我无法释怀。 一种缠绵不清的复杂纠缠更是突出这张图,我还没有答案。 搁置在心间寻找着真谛,却不知何去何从。 自然,脑袋驱使脸庞总会秀出一点异色显现急躁不安。 这屋檐下的枝丫,如同心灵。 它会经历发芽,茂盛,再枯叶满地的颓废。 它需要时间成长, 它会经历萌芽,长大,跌倒再爬起,跌倒再爬起的自然求生欲。 比起已经完工的屋檐只能等待青苔蕨类侵蚀,它更显得有发展空间自我保护。 随着时间流逝, 或许那曾经毫米粗的枝丫会转身厘米粗的树干无法曲折。 幼嫩至坚韧的过程,就是人生的磨练。 而过程里,或有真谛回答我的复杂。 何时,我觉得需要改变。自己,然后身边,再来世界。 何时,我觉得都现今都是行不通,通不到我的方向。 又何时,生活习惯与态度有点散漫。太多诗情画意至颓废。 呵呵,都是一箩箩的问题与改变需要纠正。 圣光

夸张的影像执导。

一编剧,一导演,一反派角色,与一假厉害的影像师。 四人组。摄于25/10/2014。 JC FAM 相机。 超级夸张要求的组合来段短片,我不知怎么说。 第一次被人投诉我手抖如六级地震(当影片被x8速度播放时=.=), 可怜需要重新拍摄某某画面还需要那某某人长途跋涉到我的书桌台来画图。 然后最无厘头胡来的三脚架不知如何摆设到夸张的地步。(别学,个人觉得那对相机很危险) 多个夜晚与咖啡繁星陪伴我在荧幕光前。 习惯性把四周的灯光都暗了,然后留下一盏桌灯的夜晚。 曾多时我是翻阅书本,可这几星期我都是熟悉的滑鼠不断点击剪接片段。 呵呵,有种感觉越多剪接如同自己的技术越差劲的罪恶感。 我只能说,我吃不了录影饭。 被忽略的课业还是拖延再拖延。然后就是死期考试前疯狂翻阅一目十行再胡扯。 这改变不了的事实如同去年上半年的随心所欲放松放肆然后下半年抱着书本睡觉拉屎。 呵呵,有点夸张,有点无奈。 如同陈导所说,凡事要过得了别人,过得了自己。 我的要求与眼光或许不符合大众需求,我的细节观很重,也有一点只有我自己懂的艺术自乐。 若说一个无法明白无法理解的片段,那就是整个组合的失败带不出意思。 烂片段,我都只有随手一挥投篮入环保篮(Recycle Bin)。 也不值得我花费如此多夜晚的咖啡醒神然后上课钓鱼。 对不?对不? 圣光 PS: 自己看看如何自我发挥三脚架的胡搞=.=

失去的热血。

印度欢迎你。 Andrew Khew摄 . 于20/10/2014。 多久没拾起的黑机器在被必要时重拾起录影摄影工作。 我失去多久的手感无法适应他人的机器按钮不如自己的小黑熟悉。 也是感恩,黑机器的陌生,但还是应付搓手有余。 当年初来报道在印度的日子被各老大大姐迎新。 热情的迎新或许是我们华夏族在这土地上缘分的巧遇而显得热血热忱欢迎。 一年四季后的日子,各老大大姐也是混熟悉没大没小了,有些也凯旋回归了。 可留下的回忆与笑容或许就是我拾起黑机器告诉故事的元素。 我这届小瓜也是老大大姐了,也是时候扶起这传承的责任迎新如同当年我们的小小瓜。 此次, 小小制作成本却渴望大大效果的贪婪, 或许是我这种假厉害的摄影师打肿脸皮充当录影师胡来乱搞。 还是拿一群同伴一起做实验老鼠,屡试角度技术和情节伏笔。 找来了随缘的多位师者们来个小插曲欢迎词祝福新生来临, 为他们提高难度地要他们念出华文字词,还是喜欢他们搞笑调皮的一面给予配合。 在录影的过程里头,透过小黑的镜头看到各个脸孔的投入,那是心底的感激与欣慰。 老实说,比起过程中人与人的和谐配合交流与明白,我并不怎么在意成品的品质了。 过程里还拖进一位女生做导演来压场指指点点。女生做协调员总是有说服力适合不过嘛。 XD 我这不大喜欢解释的态度真是懊恼我无法表达我需要的重点, 现今我只需烦恼自个儿的拍摄艺术,其余编辑与演员之间的构思就借过导演来做桥梁吧~ 呵呵,我这假厉害还是挺瞎厉害。 我祈祷成品效果可观,有一定水准可让导演不再诅咒我让我安然入眠。LOL 另个因素, 或许是丝绸之路这故事追溯至元前139汉朝汉武帝派遣张骞耗时11年步行开拓。 史记与汉书的记载连系这两大古国有一定影响,我觉得交易的当儿也是思想,风俗文化与宗教的开拓。 筑起的古中国中原与古印度的文化繁荣交易与宗教交流的桥梁或值得我们去了解这过去。 我们来到这儿求学,其实那是张骞走过的路。那是很久前,也是不久前。 佛教的感染,佛陀也是印度王子觉悟并传教至中国中原。对吧? 此行, 我从敦煌(DunHuang)到了印度沈独(ShenDu)。 我感悟了我自己的弱点,也明白我无法细心的细节有点措手不及。 我的业余爱好或许在身边各个眼中很佩服, ...